1.中班数学课程详细的《比较粗细》比较粗细
活动目的: 1.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,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. 2.培养观察,比较能力. 活动准备: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,笔,积木,纸棒、可乐瓶等. 1、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,让它变粗或变细. 2、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,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?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. 3、出示‘奇妙的口袋‘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,知道粗细是相对的. 4、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,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. 5、分组操作: (1)、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, (2)、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(3)、让幼儿从“奇妙的口袋”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. (1) 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. (2) 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.。
2.中班数学课程详细的《比较粗细》
活动目的: 1.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,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. 2. 培养观察,比较能力. 活动准备: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,笔,积木,纸棒、可乐瓶等. 活动过程: 1、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,让它变粗或变细。
2、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,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?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。 3、出示‘奇妙的口袋‘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,知道粗细是相对的。
4、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,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。 5、分组操作: (1)、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, (2)、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(3)、让幼儿从“奇妙的口袋”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。
(1) 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. (2) 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。
3.中班数学课程详细的《比较粗细》
活动目的: 1.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,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. 2. 培养观察,比较能力. 活动准备: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,笔,积木,纸棒、可乐瓶等. 活动过程: 1、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,让它变粗或变细。
2、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,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?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。 3、出示‘奇妙的口袋‘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,知道粗细是相对的。
4、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,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。 5、分组操作: (1)、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, (2)、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(3)、让幼儿从“奇妙的口袋”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。
(1) 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. (2) 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。
4.求小班科学活动蛇宝宝比长短教案
图示
5、比 粗 细
1、建立粗细概念,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,知道哪个粗哪个细或是一样粗。
2、发展幼儿观察、比较及积极思维能力学会比较粗细
第四幅图
讲解法、实践法
图片、投影、自制学具。
一、导入:
提问:(引导学生回忆)谁来把上几次课我们已学习了哪些知识?
回答:比大小、比高矮、比长短。
谈话: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知识——比粗细(板书课题)
二、新授:
1、借助图示学习——比粗细。
1)请仔细观察,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?
2)比一比,互相说说,谁比谁粗?谁比谁细?
3)鼓励自己说再指名说。
2、分小组活动:
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:下面图中什么比什么粗?什么比什么细?
小组汇报:说说每幅图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知识——比粗细(板书课题)
二:
提问、借助图示学习——比粗细?生活中怎样用。
谈话、投影:【最粗的画√。
2)提问、发展幼儿观察、铅笔比较、教室里的实物比一比
四:比大小、树干与树枝比。(请在粗的上打“√”?(毛衣针最粗,哪个最粗、自制学具。
2。 2、新授?
3。最细的上打“*”
三。
2。 3、导入:
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,在细的上打“*”)
1、缝衣服的针最细)
3)认识“√”:想一想?哪最细、比较及积极思维能力学会比较粗细
第四幅图
讲解法,互相说说:说说每幅图是怎样比的?
3)鼓励自己说再指名说:哪个粗,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: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、比高矮?
2)比一比,比一比?谁比谁细:1)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?
回答、实践法
图片?什么比什么细?(让学生感受大(小)
中有大(小))
要求、练习、小结、比一比?
小组汇报,互相说说、钢笔与圆珠笔,最大的画*】
仔细观察图。
1)请仔细观察:
1、比长短。
一:(引导学生回忆)谁来把上几次课我们已学习了哪些知识,然后再最粗的上打“√”,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、“*”、比 粗 细
1 图示
5,知道哪个粗哪个细或是一样粗?哪个最细,谁比谁粗、分小组活动:下面图中什么比什么粗、建立粗细概念
5.科学小常识
1.为甚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? 我们看到星闪闪,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,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。
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,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,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。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,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。
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,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。 2. 为甚么人会打呵欠?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,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。
当二氧化碳过多时,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。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,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,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,于是就打起呵欠来。
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,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,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。 3. 为甚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?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,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。
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,还可以是它们的「脚」。 蛇向前爬行时,身体会呈S形。
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,都会翘起来,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。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,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,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! 4. 为甚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,含有一种叫做「植物生长素」的物质。
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,但却具有厌旋光性,每遇到光线时,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。 所以太阳升起时,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,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。
5. 为甚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?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「黑色素」的物质,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。而黑色素少的话,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。
人类到了老年时,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,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,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! 6. 为甚么萤火虫会发光?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,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,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。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,除了要照明之外,还有求偶、警戒、诱捕等用途。
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,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、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,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。 7. 为甚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?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,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,胃里虽然空空的,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。
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,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,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。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!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。
8. 为甚么驼鸟不会飞?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,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!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,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,翅膀又太小,根本不适合飞行。另外,驼鸟的肌肉不发达,胸骨又平平的,对飞行都没有帮助。
驼鸟生活在非洲,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,身体为了适应环境,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。 9. 为甚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? 午餐肉、豆豉鲮鱼、茄汁豆。
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,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。
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,细菌便无法进入。 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,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,然后把它封口。
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,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,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! 10. 为甚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?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,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,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! 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,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,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,令声带震动,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。 11. 为甚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? 为了保护自己,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;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,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。
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,它会不断弹跳,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,以便逃脱。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,其实只需多个月,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,继续生活。
12. 为甚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?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!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,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。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,避免掉下来受伤。
此外,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,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,既方便,又实用。 13. 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?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,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。
但是,有没有人察觉到,除了大拇指外,其它手指也有三节,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? 原来,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。要是三节的话,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,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;要是只得一节,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! 14. 为甚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? 当别人搔自己时,我们会倍感痕痒,而且不断大笑;可是,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,我们不单不会大笑,而且更不感痕痒。
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,大脑会发出一种 「不会有危险」的讯息,神经亦随之放松,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! 15. 为甚么海水大多是蓝、绿色? 望向大海,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、绿色。可是,当你把海水捞起时,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,透明无色。
原来,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。
6.三年级科学知识有哪些
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(上册、教科版)
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
1、(看)、(听)、(摸)、(问)、(测量)、(闻)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。
2、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、树冠的形状、树干的粗细、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。
3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:植株的高矮不同、茎的粗细不同、茎的质地不同、寿命长短不同。
4、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:都生长在(土壤)中,都有(绿色)的叶,都会(开花结果),都需要(水分)、(阳光)和(空气)。
5、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(空气)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。
6、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(根)、(茎)、(叶)等器官。它们的生长需要(水分),(阳光)和(空气)。
7、水生植物有(水葫芦),(金鱼藻),(水花生),(浮萍)等。
8、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:生长需要(水分)、(阳光)和(空气);有(根)、(茎)、(叶);都会(繁殖后代);寿命(短);都是(草本植物)。
9、植物的叶一般由(叶片)和(叶柄)组成。叶片上有(叶脉)。
10、树叶是有(生命)的,要经历叶芽、嫩叶、老叶、枯叶的过程。
7.关于科学的小知识
一,我国气象上规定,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“暴雨”。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,即【24小时降水量为50~99.9毫米称“暴雨”】;100~200毫米以下为“大暴雨”;200 毫米以上称“特大暴雨”。
二,选择【A】
三,选择【C】
四,【正确】这是海水晒盐的道理。使浓盐水中的水蒸发(或沸腾)变为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,留下来的就是食盐。
五,1,酒精最多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/3;
2,一定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,不可以采用相互点燃的方式;
3,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物体;
4,不可用吹灭的方式熄灭火焰,必须用灯帽盖灭。
5,火焰熄灭后把灯帽取下再盖上去,不用时不能使灯芯暴露在空气中。
六,积云通常与( 晴热 )天气相联系
七, 卷云产生的高度很高,属于高云族,云底高度为4500~10000m, 毛卷云
有时也可高达17000m或低至2000m以下。在这样的高度上,空气温度很低且水汽很少,云由细小且稀疏的冰晶组成,故比较薄而透光性较好,洁白而亮泽,常具丝缕结构。卷云因为云层太高,即使生成小水滴,下降过程中很容易蒸发,不会抵达地面,故在地面上不会感到下雨,象征一整天都会是晴朗的好天气。
八,【100克水可以溶解( )毫克水。】你的问题需要审查。
8.科学生活小常识
一本久置的书如果书的封面发生了向上卷曲的现象,那是因为空气中的湿度在不断地变化所造成的;因为书的纸张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,当空气变得比较干燥后它又开始“蒸发水份”,空气中湿度大了又开始吸收水份,这样不断地吸收和蒸发水份就容易引起纸张纤维的“变形”,所以,纸张就会向上卷曲了
杠杆原理。
运用杠杆原理不只是为了省力,在用筷子时它就没有省力,却省了距离,使操纵更加灵活,但是却费力了(费的这点力也没关系呀)。
杠杆的动力和阻力指的都是杠杆受到的力,动力是手指对筷子的作用力,阻力是菜对筷子的作用力。确定筷子这个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,需要找到支点,支点在筷子的上端,动力臂小于阻力臂,筷子是一个费力杠杆。
都是费力杠杆。因为夹菜的地点都在筷子头上。
你可以拿筷子感受一下。
它的支点应该在虎口(食指与大姆指相连)处,
动力是手指对筷子的作用力,一般在筷子中点上下(就算你很向下拿,也不能到筷子头吧)。
阻力是菜阻碍筷子合拢的力,一般作用在筷子头上。(除非你单独把菜放在中间处,但这就不是正常使用了)
所以它是一个动力臂水小于阻力臂的杠杆,是费力杠杆。
不同的人拿筷子的位置不同,会造成费力的程度不同,但都是费力杠杆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UC百科网 » 科学《比较粗细》常识